在广东的寻常百姓家,自制酱肉包是厨房里最接地气的烟火气。面团裹着油润咸香的肉馅,蒸笼一揭,白雾腾起时那股混合着面香与酱香的味道,总能让人想起小时候趴在灶台边等待的馋劲儿。
中筋面粉倒进搪瓷盆,挖个小坑倒入酵母水,一转一揉,面团就渐渐有了筋骨。广东人发面不爱太甜,只加一撮白糖助发酵,剩下的全交给时间。盖上半湿的笼布搁在灶台边,趁着面团醒发的工夫,剁肉馅的咚咚声已经在案板上响起。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最是妥帖,手工剁碎比机器绞的更有颗粒感,吃的时候能咬到肉粒的扎实。
热锅凉油爆香姜末,肉馅滑进去煸炒到变色,这时候淋两勺广东米酒,滋啦一声激出香气,再挤进浓稠的豉油膏,撒点白胡椒粉,最后加勺白糖吊味。讲究些的会扔几粒泡发的干贝提鲜,但寻常人家用虾皮代替也足够鲜美。炒好的馅料晾凉时,面盆里的面团已经胖了一圈,手指戳下去不回弹就是发好了。
揉面排气是个力气活,在案板上撒层薄粉,把面团揉到光滑不粘手。揪剂子不用秤,全凭手感一掐一个准,擀皮时中间厚边缘薄,能稳稳兜住馅料不破底。包包子手法各异,有的捏十八个褶像朵白菊,有的随便拧紧不露馅就行。蒸锅水烧得哗哗响,垫上浸湿的蒸笼布,包子间留足膨胀的空隙。大火足汽蒸上十五分钟,关火后耐着性子焖三分钟,这是防止塌陷的秘诀。掀盖瞬间,一个个油光水滑的包子挤满蒸笼,面皮白嫩得能透出里头酱色的馅,趁热咬开,肉汁会顺着嘴角流到下巴,得赶紧吸溜一口。剩下的包子晾凉后冷冻,第二天清早蒸锅一热,照样松软如初。
发布于:湖北省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